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本科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实验课,我校目前每年上物理实验课的学生多达二千多人,十万人时以上,在创建高水平大学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我校自2001年以来,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、教学模式作了全面改革。新实验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,按照综合交叉、有机结合、整体优化的原则,加强实验内容的综合性与设计性,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,将过去的力、热、电、光、近代物理等实验整合为“基础性”、“综合性”、“设计性”和“研究探索型”四种类型实验(表1),形成从低到高、从基础到综合、从基本能力到综合能力培养逐级提高的“进阶”式实验教学体系。实验内容和难易程度“层次加深、步步登高”,使学生由浅入深、循序渐进,系统地掌握物理实验知识和技能。
表1 实验项目类型及能力培养目标
基本类型
|
学生思维能力、实验能力的培养要求
|
实验性质
|
基础型实验
|
掌握基本理论、基本方法、基本技能,熟悉规范化的操作技能,培养学生的基本认知能力
|
认知性实验
|
演示性实验
|
验证性实验
|
综合型实验
|
通过实验内容、方法、手段的综合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,达到能力、素质的综合培养
|
综合性实验
|
提高性实验
|
设计型实验
|
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维、主动学习,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
|
设计性实验
|
应用性实验
|
研究探索型实验
|
学生自行立题、设计并加以实现,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,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
|
研究性实验
|
探索性实验
|
充分考虑各类实验所承担的认知任务和能力培养目标,结合物理实验的特点设计、设置实验项目。对基础性实验,在充实、改进原有实验项目的同时,淘汰一些操作简单、内容陈旧的实验项目,精选出一些物理基本概念、实验方法突出的典型实验项目,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“三基”(基本理论、基本方法、基本技能)。
对综合性实验,充分考虑实验内容的复合性(如密立根油滴实验涉及流体力学知识、电学知识、近代物理学知识等)、实验方法的多元性(如霍尔效应实验综合了换测法、异向法、补偿法等),运用综合的方法、手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,达到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,体现人才培养的综合性。
对设计性实验,考虑实验的应用性和实验和拓展性,引入新技术和现代化实验手段拓展实验教学内容,把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、超声波技术等应用到实验中,增加物理实验的内涵,拓展学生的视野。纳入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、与生产实践或科研密切相关的实验,增加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内容,给学生留有较大想象与拓展空间。结合本校纺织学科的特色,开设一些与纺织相关的实验项目,如纺织品介电常数的测定等,丰富实验内容,提高综合性、设计性、开放性实验的深度和广度。
研究探索性实验体现实验内容的自主性和实验结果的未知性,由学生自行立题、设计并加以实现(如学生从倒车雷达得到启发设计导盲仪、对演示实验加以改进如电磁炮性能研究、用光学设计软件设计新的光学元件等),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,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。表2是整合重组后的分类实验计划,表3是开设的基础型、综合型、设计型、研究探索型实验项目,表4是拟开设的演示性实验项目。
表2 整合重组后的分类实验
基本类型
|
实验性质
|
实验计划
|
基础型实验
|
认知性实验
|
必做6个实验
|
验证性实验
|
演示性实验
|
课内2个学时与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结合(开设项目41个)
|
综合型实验
|
综合性实验
|
学生在规定学时内选做4-6个实验(提供12个可选实验项目)
|
提高性实验
|
设计型实验
|
设计性实验
|
学生在规定学时内选做2-3个实验
(课内提供6个可选实验项目,课外提供更多开放项目)
|
应用性实验
|
研究探索型实验
|
研究性实验
|
结合各类学科竞赛、课外科技活动和科研训练计划
|
表3 开设的基础型、综合型、设计型、研究探索型实验项目
基础型实验项目
|
误差与数据处理
|
示波器
|
分光计实验
|
杨氏模量测定
|
金属线膨胀系数
|
演示实验
|
综合型实验项目
|
转动惯量
|
Pasco光学实验
|
声速实验、
|
霍尔效应
|
迈克尔逊干涉
|
玻璃折射率
|
玻尔共振
|
光电效应
|
磁阻效应实验
|
直流电桥
|
光的等厚干涉
|
密立根油滴
|
设计型实验项目
|
表面等离子共振实验
|
超声波原理及应用实验
|
传感器应用与设计
|
电学设计实验
|
光学设计实验
|
交变磁场实验
|
研究探索型实验项目
|
从倒车雷达得到启发设计导盲仪
|
对演示实验加以改进如电磁炮性能研究
|
利用光学软件系统设计
|
表4 开设的演示性实验项目
茹可夫斯基凳
|
昆特管(驻波)
|
大型辉光球
|
视觉暂留
|
角动量守恒转台
|
共振演示
|
大型静电高压演示
|
超导磁悬浮列车演示仪
|
弹性碰撞球
|
声波可见
|
旋光色散
|
滚柱式转动惯量演示仪
|
飞机升力
|
拍合成演示仪
|
帘台式皂膜
|
直升飞机演示角动量守恒
|
动态窥视无穷
|
手触电池
|
偏振光干涉演示仪
|
亥姆霍兹线圈演示仪
|
人造火焰
|
留影板演示仪
|
光学幻影
|
双向翻转式伽尔顿板
|
记忆合金系列
|
三相旋转磁场
|
趣味物理展品2
|
课堂型外燃式高温热机
|
傅科摆
|
温差电磁铁
|
等倾干涉模型
|
课堂型低温史特林热机
|
科里奥利力演示仪
|
雅格布天梯
|
同自己握手
|
|
扫描成像原理演示
|
电磁炮
|
普氏摆
|
|
光栅视镜
|
能量转换轮
|
光学分形
|
|
基本型、综合型、设计型实验为必做实验,研究探索型性实验对物理实验有兴趣又学有余力的学生开放。各类型之间相互贯通,学生可在完成规定的必修基础型实验基础上,自主选择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的实验项目,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。
基础实验教学阶段,采取集中辅导式教学方式,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,使学生掌握物理实验基本知识和技能,这一阶段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,把学生引入物理实验,通过一系列逻辑严密、操作严谨、结果准确的实验技能培训,达到实践能力提升的目的。
完成基础实验后,以综合提高型实验为主,学生通过阅读实验讲义、教材以及相关的技术资料,配合网上虚拟实验室,自行熟悉仪器,独立完成综合实验项目,实验指导教师只起辅助作用。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和仪器设备资源,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和训练过程,强调以学生为主体,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组织工作。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可以检验自己的能力,展示个性才华,使综合实验能力得到提高。
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物理原理、方法和现代测试技术的阶段。在经过基础和综合实验两个阶段的训练后,很多学生具备了完成相关设计实验的能力。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完成2个设计性实验,实验内容可以由实验指导教师提供,也可由学生自行选择,采用课内学时和课外开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,使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学习和获取更多的知识的技能。
研究探索型实验是针对部分对物理实验有浓厚兴趣的学生,以课余时间为主,在开放实验室进行,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,自主设计实验、组织设备和器材、实验实施、数据分析处理,写出研究报告,培养其提出问题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